一、不能正确判断分析故障,盲目大拆大卸的现象司空见惯。
一些维修人员由于对机械结构、原理不清楚,不认真分析故障原因,不能判断故障部位,凭着“大概、差不多”的思想盲目对设备大拆大卸,结果不但原故障未排除,而且由于维修技能和工艺较差,又出现新的问题。如某站曾经出现120KW柴油发电机动力不足、机械无法工作的故障。维护人员拆卸分解了PT喷油泵和喷油器也没有找到故障原因,更换1个喷油泵试验,故障依旧。检查故障是由于所用柴油内部杂质、水分过多引起。而此次拆卸却导致PT喷油泵的性能明显下降,柴油发电机功率不足。
因此,当机械出现故障后,要通过检测设备进行检测;如无检测设备,可通过“问、看、查、试”等传统的故障判断方法和手段,结合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,确定最可能发生故障的部位。
二、不注意检测零部件配合间隙的现象为数不少。
比如,在常用柴油发电机组维修中,与缸套配合间隙、活塞环“三隙”、活塞顶隙、气门间隙、柱塞余隙、制动蹄片间隙、主从动齿轮啮合间隙、轴承轴向和径向间隙、气门敢与气门导管配合间隙等,各类机型都有严格的要求,在维修时必须进行测量,对不符合要求的零部件要进行调整或更换。
三、盲目更换零部件,一味换件修理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。
设备故障的判断和排除相对困难一些,有些维修人员一贯采用换件试验的方法,不论大件小件,只要认为可能是导致故障的零部件,一个一个更换试验。结果非但故障没排除,且把不该更换的零部件随意更换了,增加了维修费。
四、装配时零部件装发的情况时有发生。
在维修设备时,一些零部件装配有着严格的方向要求;只有正确安装,才能保证零部件正常工作。有些零部件尾部特征不明显,正反都可以反装,在实际工作中时常出现装反的情况,导致零件早期损坏、机械不能正常工作、设备损坏事故等。如发动机气缸衬垫、不等距气门弹簧、发动机活塞、活塞环、风扇叶片、齿轮油泵侧板、骨架油封、止推垫圈、止推轴承、止推垫片、挡油圈、喷油泵柱塞、离合器摩擦片盘毂、传动轴万向节等零部件在安装时,如不了解结构及安装注意事项,最易装反。致使装配后工作不正常,导致设备故障的发生。
因此,维修人员在装配零部件时,一定要掌握零部件的结构及安装方向要求,不可想当然盲目安装。
在维修设备时,一些维修人员不采取正确的维修方法,认为应急措施是的,以“应急”代“维修”,“治标不治本”的现象还很多。如经常遇到的“以焊代修”,就是一例。一些部件本可进行修理,但有些维修人员图省事,却常采用“焊死”的方法;为了使柴油发电机“有劲”,人为调大喷油泵的供油量和调高喷油器喷油压力。